本站为重庆自考民间交流网站,最新自学考试动态请各位考生以重庆教育考试院(www.cqksy.cn)各区自考办最新通知为准。

重庆自考网 > 串讲笔记 > 2018大学语文论说文:论学问

2018大学语文论说文:论学问

张永绘 2018-07-20 串讲笔记

  一、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培根论说文集》,是一篇议论文。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又是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散文家,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现实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反对经验哲学和唯心主义,他认为人是自然的仆人和解释者,提出为了控制自然,必须服从自然的原则。他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他强调发展自然科学的重要,重视知识对人生、对社会的作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的学说也有不足之处,存在着神学的不彻底性。他的论说文集是一本世界性的名著。

 

  第二项文体知识。

 

  本文是专论读书和学问的议论文。培根做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他论说的问题也很精密全面,涉及到了哲学、宗教、政治制度以及修身、处世等各个方面,对世间学问有整体的广泛的认识,常以深邃的比拟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和相互关系,在他的论说文中表现出对世事的远见卓识和缜密的推理功底,文风凝重顺达。

 

  第三项主旨。

 

  全文论说学问的用途和读书治学的目的,方法。中心论点:全文通过学问的用途和读书治学的目的,方法的论述,阐明读书做学问要以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

 

  第四项层次段落。

 

  全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个自然段,集中谈读书为治学的目的,作者先提出读书为学的目的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然后指出学问锻炼天性,而且本身又受经验的锻炼,运用学问之道乃是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一种智能,是经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因此得出结论:读书治学的目的应以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

 

  第二部分是第二个自然段,集中谈读学治学的方法,鉴于读书治学的目的在于权衡轻重、审察事理,因此对不同的书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有的可以尝一尝,有的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应当咀嚼消化。而不同的书又可以弥补人们不同的缺陷。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总之学问变化气质,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呼吁人们读书做学问。

 

  第五项写作特点。

 

  一、本文选词用语洗练准确精当,作者这种洗练精当用语来自他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刻。如作者指出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等。又说对学问的运用之道,是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一种智能,体现了作者对知识和学问的真知卓见。这是第一个特点。

 

  二、善用比喻和排比,使文章说理生动,富有气势。本文运用多处比喻修辞手法,如盖人的天赋有如野生的花草,它们需要学问的修剪,以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赋。否则录要的书就和蒸馏水一样,都是无味的东西,以无味的“蒸馏水”比喻为“录要的书”。“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的各咱的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似的”。以运动能治疗疾病来比喻学问能补救精神上的缺陷。这些比喻新颖贴切,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文中还有很多排比句,所谓排比就是把句式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连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句子成串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本文有多处运用了排比句。比如(1)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底的怪癖。(2)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3)不要为了辩驳也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谈与议论;(4)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5)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6)“地球”有益于结石和肾脏;射箭有益于胸肺;缓步有益于胃;骑马有益于头脑。以上排比句有两个作用,一是加强语势,使论述显的很有气势,二是造成一种明晰而细致的辨析力量。

 

  第六项学习要点。

 

  一、识记本文关于学问的用途的基本观点,本文开门见山地指出,读书是为了学的用途是娱、装饰和增长才识。这就是关于学问的用途的基本观点。

 

  二、理解本文对治学目的的论述。作者认为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读与议论;要以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

 

  三、理解本文对读书治学方法的论述。关于读书的方法,作者说“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出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读书要用不同的方法,有的全读,有的选读,有的请人带读,全读的书中有的略读,有的精读,勤读。不同的方法由书的内在价值与需要而定。只有这样,才能花少量的时间读更多的书,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审察事理的能力。至于治学方法,作者认为,除读书外,还有会谈、写作与笔记,他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他主张把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因为它们能补救一个人精神上的缺陷,使自己有长足的进步。

 

  这一篇《论学问》就辅导完了。

 

  现在辅导大学语文大本班,论说文的特点与写作。一篇议论文都包含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一)论点。阅读一篇议论文,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先要寻找、提取、理解作者所表达的论点。由于作者提出论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中间或结尾。如《谏逐客书》一文的主要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就在全文的起始处;而《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的论点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则在全文的结尾。一篇议论文中作者可以提出一个论点,也可以提出不止一个论点。一篇复杂的议论文,往往作者还可以提出一连串的论点,而这一连串的论点有时也并不是平行并列的。其中有的论点可以成为另一个论点的推论基础或前提。如《灯下漫笔》的第一部分,鲁迅先生甚至一连提出了三个论点: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有更其直截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作者是由第一个论点引出了第二个论点;

 

  在第二个论点的基础上又得出了第三个论点,也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有的文章的论点并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

 

  阅读这样的文章,就需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赵威后问齐使》一文,作者只记叙了赵威后向齐使提出的问题,而没有直接表达赵威后的观点,读者就需要依据上下文的意思提取、概括出赵威后的以民为本的论点。

 

  写作议论文时,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两个问题:

 

  首先,要提出正确鲜明的论点,必须有事实或理论作基础,而且必须明确要提出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确定论点必须有一个正确的、鲜明的立场,合乎科学的态度,要是非分明,爱憎分明。

 

  二、论据。阅读议论文,在找出和理解了作者所提出的论点后,接着应该寻找作者为确立其论点,使用了哪些论据。论据就是论点的依据。论据可以是事实的材料,也可以是理论的材料。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具体的事例,也可以是概括的事实,还可以是统计数字之类。例如《五代史令官传序》一文,作者使用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兴国与覆灭的史实,就是以具体的事例作论据。《论毅力》一文中,作者所述:人生历史必须有顺逆,对待顺逆有各种不同的态度等,就都是以一种概括的事实来作论据,其中也使用了一定的统计数字。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贤今人经过实践证明了的至理名言、精辟论断,也可以是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在使用论据上,我们必须选择使用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事实不确凿,没有广泛的代表性,不仅会使文章缺乏说服力,有时还会导致论点的片面或模糊,甚至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注意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否则也会缺乏说服力,得出错误的结论。

 

  既有事实的材料,又有理论的材料,就可以使论据显得更充足有力。

 

  三、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阅读论说文,在明白了文章的论点与论据之后,还应该了解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论证一般可分为立论与驳论两大类型。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与驳论都是一种证明,不过立论是正面的证明,驳论是反面的证明。由于立论与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所以它们可以使用许多共同的论证方法。这些基本的论证方法有:

 

  1.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例如《谏逐客书》一文,作者列举了缪公用由余、百里奚,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张仪,昭王得范雎等实例,从而归纳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共同特点,进而得出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的结论。归纳论证有时在实际运用上也可以有所变化,比如先说结论,再举事例,因而有人就把这种情况称为例证法。

 

  2.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如《史记。货殖列传序》最后一段,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一般性的原理,由此出发,推导出匹夫编户之民亦会患贫的结论。

 

  3.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过把性质、特点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或性质特点不同、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前者可称为类比法,后者可称为对比法。例如《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用战争中不能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论证梁惠王与邻国国君在政治国上并无差别,就是用的类比法。《谏逐客书》中指出秦王享用各国的宝物声色,却不用客卿,而得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的结论,用的就是对比法。以上所说的是几种常用论证方法,在一篇议论文中可以只侧重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同时使用几种方法。选用什么方法,要根据论证的实际需要来决定。

 

  关于驳论,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就是反驳的着眼点,也即反驳的靶标问题。因为议论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所以反驳时,可以选中任何一个部分作为靶标,可以反驳论点,可以反驳论据,也可以反驳论证。

 

  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针对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概括其要点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然后逐点驳斥,针锋相对,气盛理足,很有说服力。

 

  反驳论据,是因为错误的论点常常是建立在错误的论据之上,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也就可以驳倒对方的论点。例如《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冉有以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为理由,为季氏将代颛臾一事进行辩护。孔子指出: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就是针对冉有的论据来进行驳斥的。

 

  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逻辑上的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的矛盾等等,都可以驳倒对方的论点。例如著名的矛与盾的故事: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卖盾与矛的人之所以错误,就是因为他的两个论点——吾盾之坚和吾矛之利是不能并存的。这一点恰恰被责难者抓到,就把对方驳倒了。
 


  更多关于串讲笔记相关内容,可进入重庆自考网首页进行查看,也可咨询重庆自考网在线老师

Tags:

自考微信公众号

重庆自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上方二维码

标签列表